龙巅海水

标题: 【余溪教程】红泥到底怎么办?——柏林系统的精髓(3)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余溪    时间: 2017-10-17 02:40
标题: 【余溪教程】红泥到底怎么办?——柏林系统的精髓(3)
转自公众号“余溪之海”,有事可去留言。




    从今天开始,我将发布关于柏林系统核心精髓的连载。这一系列至关重要,是解决千千万万水质问题的诀窍。

    这一系列共有5篇,每篇都会有一个主题。

    这是第三篇,我们来讲讲,红泥到底怎么办?



01.png

作者: 余溪    时间: 2017-10-17 02:41
一、红泥是什么?


    首先,红泥是什么样的?给大家看看照片:


02.png

03.png
作者: 余溪    时间: 2017-10-17 02:41

    这就是红泥,暗红色,粘稠状,有时附有气泡。想分辨红泥与红色藻类最便捷的方法,就是拿喂食管吹一吹。


    如果能轻松吹掉,说明是红泥。


    如果吹不下来,那就是藻类。藻类有根,牢牢抓在石头上,是不那么容易吹下来的。


    以后不要再铺天盖地地问我这是不是红泥了!
作者: 余溪    时间: 2017-10-17 02:42
二、红泥是怎么产生的?


    大家应该经常有这样的问题:


    很多人缸里各项数据都还行。NO3不算高,PO4也不算高,却闹了红泥。


    很多人数据不如他,NO3和PO4都高,反而没什么红泥,这是为什么?


    我们鱼缸的水质参数有很多,其中只有一部分能通过家用试剂测出来,比如NO3。但是还有很多指标,是无法测出的,比如有机物含量。


    一个鱼缸的有机物含量多少,完全无法使用试剂测得,只能凭自己的经验,和对缸里杂藻、菌类的判断。


    红泥就是很好的一种判断方式。


    虽然我们把红泥称为“红泥藻”,但它其实更接近于一种细菌——没错,它是细菌,而不是藻类,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能下头孢杀红泥。抗生素本来就是对抗细菌的,你几时听说抗生素能对抗藻?


    大部分藻类,只能吸收无机的营养盐,比如NO3、PO4,获得养分并生长。


    但细菌却不同,很多细菌可以直接利用有机物进行生长繁殖,而极少利用无机的营养盐,这是藻类与细菌最大的不同。


   所以缸里有红泥,并不代表NO3、PO4高,而一定代表有机物含量过高。


    实际上,红泥生长于有机物堆积的地方。比如沙面上、水流较小的地方。在这些地方,有机物不再乱飘在水中,而是沉积了起来,红泥因此获得了丰富的食物。


    所以,你们多半看到的红泥,都在水流缓和地方,比如鱼缸的角落、水流较缓的沙面或者藻缸。如图。


        水流极缓的角落:

04.png
作者: 余溪    时间: 2017-10-17 02:42
        水流缓慢的沙面:

05.png
作者: 余溪    时间: 2017-10-17 02:43


    但是还是有些红泥能长在水流较大的地方,比如造浪的背面、翻水板处。如图:


    长在翻水板处的红泥:


06.png
作者: 余溪    时间: 2017-10-17 02:43

    这是为什么呢?这是因为这样的地方,本身长了薄薄的或者厚厚的一层藻。藻类减缓了水的流动,道理就和树林防风是一样的。


    而且,绒毛一样的藻类,更容易“藏污纳垢”,更容易藏匿有机物。原理很简单,我打个比方,你家的地毯是不是比地板更容易藏垃圾?


    所以,毛茸茸的藻,也远比光滑的玻璃更容易堆积有机物。有机物堆积的地方,如果又有充足的光照,那便有了红泥。


   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,红泥和藻类相伴而生,并且渐渐地,红泥会把藻类覆盖。

07.png
作者: 余溪    时间: 2017-10-17 02:44


    综上,哪怕红泥生长在水流较大处,红泥产生的原因仍然是不折不扣的“有机物堆积”。

作者: 余溪    时间: 2017-10-17 02:44
三、怎么治理红泥?


    红泥的原因已然明确:有机物堆积。


    这句话可以分为“有机物”和“堆积”两个部分——你可以要么减少有机物,要么不要让它们堆积。


    这个逻辑就非常清晰了吧?

08.png
作者: 余溪    时间: 2017-10-17 02:44
        1-如何减少有机物?


    ——不要使用太差的蛋分。


    一个过的去的蛋分,可以将大量有机物排出缸外,这不仅仅从来源处降低了NO3,也减少了红泥。


    与此同时,你也可以使用活性炭吸附有机物,也有一定的效果。


    ——减少喂食量


    从源头减少有机物输入,但是你肯定不能把你的鱼饿死。


        2-就算残余有机物,如何不让他们堆积?


    ——加大水流


    这个加大水流不是让你拼命吹(那样你的珊瑚也会被吹死),而是说你的全缸都应该环绕着适当的水流,尽量较少水流死角。


    这样,原本的沉积的有机物会被吹起,吹到溢流里,吹到过滤里,最终被你那只不太差的蛋分打出缸外。


    如果这次碰巧没被打出缸外呢?那么有机物再通过水泵进入主缸——再次全缸环绕——再次进入溢流下水——再次被带入蛋分,然后被打出去。


    看懂了吧,这就是一个最为合理的循环过滤系统。

09.png
作者: 余溪    时间: 2017-10-17 02:45

    这就是柏林系统的精髓:合适的灯(之前的文章已讲)、合理的流、合格的蛋。


    如果这三者能调整好,配合活石,你会发现你并不存在别人天天头疼的问题。杂藻太多怎么办?NO3太高怎么办?红泥怎么办?绿泥怎么办?甲藻菌膜怎么办?这些问题你都将不会遇到。


    即便在你缸里某个不为人知的小角落会有那么一点点的红泥,但也是无关紧要的存在。

作者: 余溪    时间: 2017-10-17 02:45

四、解决红泥的其他方法


    继续把红泥问题说完,市面上还有一些解决红泥的办法:


        1-关灯

   
    红泥虽然吃有机物,当然也需要光照才能生长,但是对于你的珊瑚,这样会影响太大,所以是不推荐的方法。


        2-下头孢类药物


    同样的,杀红泥是没问题,其他各种有益有害的细菌也被统统是杀掉,也不推荐。

10.png
作者: 余溪    时间: 2017-10-17 02:45
        3-除PO4


        PO4其实和红泥没有必然联系。因为红泥非常强大, 可以吃PO4这种无机盐,也可以吃有机物。


        所以,即便在PO4较低的缸里,也有**红泥的可能。


        4-吸出来和换水


    这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。把红泥吸出,自然也等于把红泥体内的有机物吸出。


    除了比较麻烦比较累,没什么不好的。


    但是,如果你未来想一劳永逸地解决红泥,还是要从根本入手。


    也就是说,这些办法都是暂时性的,能解决一次红泥,却无法解决第二、第三、第四次红泥,如果你想从根本解决红泥问题,只有从蛋分、水流、喂食上改变。
作者: 余溪    时间: 2017-10-17 02:46

五、总结


    最后总结,虽然除红泥有各种各样的办法,但是长期来看如果防止复发、省心省力,还是请你调整自己缸里的水流,让全缸都有温柔水流的环绕,减少死角。并且当水流把有机物带入过滤的时候,有一个足够的蛋分去处理。


    柏林系统的精髓就在于此:灯,蛋,流。


        P.S. 好的灯、蛋、流,并不是一味地指“贵”,而是合理、平衡、够用。

作者: 余溪    时间: 2017-10-17 02:46

六、重要的题外话


    虽然通篇都在讲怎么解决红泥,但是有个重要的观点告诉大家:


    少量的红泥是无关紧要的!


    如果这么点红泥,不影响你的观赏(比如长在藻缸里),也没有泛滥,没有影响其他生物的生长。那么你完全可以不用管它。


        藻缸壁上的少量红泥,完全不必管:

11.png
作者: 余溪    时间: 2017-10-17 02:46

    因为它的坏处就是丑和影响其他生物——一旦这两个缺点除掉了,它也就没什么危害了啊!


    好了,今天就到这里。


    之前的两篇文章,讲了灯对于海缸的作用。今天重点讲的是造流与蛋分。


    如果你掌握了柏林系统的核心,合理运用灯、蛋、流。你会发现,什么NO3、什么PO4、什么红泥,什么乱七八糟牛鬼蛇神,都是浮云,你将统统不会遇到。


    下一篇,我们来讲柏林系统中最玄妙的章节:柏林系统的平衡。


    并且告诉大家,如何处理菌膜/甲藻。


    注意,菌膜/甲藻和红泥是完全不同的东西!不管是其产生原理,还是处理方法,都有天壤之别~
作者: 余溪    时间: 2017-10-17 02:47

转自公众号“余溪之海”,有事可去留言。
作者: 剑辉    时间: 2017-10-17 11:41
我的藻缸里时不时会出现点点红泥,不是在缸壁角落就是在藻上,我都是换水的时候吸出来。。。
作者: 龙儿乖乖    时间: 2017-10-17 13:53
感谢楼主分享。
作者: xrtanke201    时间: 2017-10-31 17:22
学习了,找到以后对付红泥的办法了。
作者: 芯葙茚    时间: 2017-11-9 00:00
好东西,顶




欢迎光临 龙巅海水 (http://haishui.longdian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2.5